娱乐圈怪相:明明文化不高,偏立学霸人设,屡屡翻车,出尽洋相_快看点

2023-04-08 00:16:04   来源:9号探秘人

文| 莫问

编辑| 9号探秘人

人设或标签 可以增加观众对一个明星的记忆点。


(资料图片)

提到 “仙女姐姐” ,人们会想到 清纯貌美的 刘亦菲 。

提到 “拼命三娘” ,大家会想起风风火火搞事业的 赵丽颖 。

提到 “时间管理大师” ,瓜田里吃瓜的猹发出了声音:“ 是罗志祥! ”

当然, 人设立得深刻,配上有梗的综艺,其营销团队再配上技术精湛的剪辑。

吸粉的速度自然就比一般明星要快。

不过,立得越高,跌得越惨,不仅仅是娱乐圈笑谈。

1.“高考学霸”马嘉祺

时下年轻偶像们,或成团,或单人发展。

他们为了走向大众视野, 大多都倾向于同时向影视歌星综艺咖多方面发展 。

年轻的偶像,由于本身缺乏生活经验和经历,文化程度也深浅不一。

一个流量明星,如果单单是高考时只考了三百多分,或许不会让人过于惊讶,以至于至今都记忆犹新,毕竟术业有专攻。

可打上“学霸”标签,却只考了三百多分,那可就不一样了。

无论是明星的本意,还是其营销团队的人设营销, 公众对马嘉祺的人设标签的认知就是“学霸”。

马嘉祺立学霸人设在先, 可惜随后他的高考成绩却能让全国吃瓜群众侧目。

无论何时何地都捧着一本书的他,让很多平台上都流传着“马氏背单词法”。

众多粉丝争相打卡,纷纷讲述这个方法有多么实用,而她们的进步又有多大。

各大博主也带着流量来推广营销“马氏背单词法” 。

“学霸”人设也让马嘉祺获得了母校的青睐。

在母校邀请下,其作为优秀毕业生,为母校拍摄了一则宣传视频。

更有甚者, 新东方在线和城市画报 , 这两个媒体与 马嘉祺的粉丝们 ,曾经共同发起了一个话题:

“找个学霸马嘉祺当偶像”。

可以说,为了营销马嘉祺的学霸人设,他的营销团队可谓是绞尽脑汁了。

结果,高考的结果让“马氏背单词法”成为了笑谈。

150分满分的英语,马嘉祺的英文成绩“高达”44分。

偶像的作用让明星获得了流量,获得了金钱,获得了名利。

但凡事都有两面性, 人设的崩塌也会成为刺向明星的剑 。

于是,马嘉祺变成了人们口中的 “高考307分的学霸”。

当然,这件事还不至于向还是孩子的马嘉祺口诛笔伐。

真正该谴责的,应该是躲在年轻偶像背后的资本及其团队 。

尝过了“学霸人设”源源不断的红利,资本便如饕餮般不满足地开始制造一批又一批的“学霸”们。

2.“诺贝尔数学奖”靳东

老干部靳东 ,凭借着一系列的精英角色,以及他成熟儒雅的形象迅速地风靡了中老年妇女这个群体。

除了靳东剧里的出色演技,他的人设,在一众姐姐阿姨们中间也是 非常吃的开 。

也许是“入戏太深”,他的人设主打的就是一个饱读诗书的成功人士。

在他的社交平台上,日常都会发一些咬文嚼字的感想或者随笔。

名人名言信手拈来,还追了一把潮流,写了很多现代诗歌。

这些动态,让人看了就能想到,他的文化修养一定很高 。

直到在一次采访中, 他只言片语间为科学界凭空捏造了一个“诺贝尔数学奖”。

这让人们开始质疑,这位的“饱读诗书”,不会是自己营销出来的吧?

采访里,他认真地说道:“自己在睡前会看一套专业的书籍。”

如果这些书里牵涉一些数学知识,他会再去搜索“诺贝尔数学奖”得主们更专业的文章。

可见,他为了营造自己博览群书的人设,可以说是拼尽全力了。

众所周知, “诺贝尔奖”是根据瑞典著名化学家、发明家诺贝尔的遗嘱设立的奖项。

但是,时至今日,都没有数学奖。

有了第一次,自然会有第二次,靳东不幸和 清华才子李健 参加同一个访谈节目。

李健作为主持人,问他: “你平常都看些什么书籍?”

这就让靳东犯了难,支支吾吾地不肯说出来,也不知道是不是连一本名著的名字都想不起来。

李健看到他为难的样子,立刻给了他一个台阶: “只要不是J书就行。”

这句话仿佛让靳东抓住了救命稻草,立刻回到: “我平时看的就是J书,不方便说。”

观众自然不会接受这个一拆即穿的谎言,场面一度尴尬。

其实,靳东作为一个演技出色的演员,不需要什么多余的人设,不然的话可能只会适得其反。

3.“不知知网”翟博士

提到学霸人设,就不得不提到 “翟博士” 了。

很多人听过 “打折季”、“毕业季”、“分手季” ,但想必很少听到 “骂翟季” 。

每年一到毕业论文答辩的时候,就是“骂翟季”的时间。

无数“苦论文久以”的毕业生,就会想起那个导致论文查重难度提升的人。

有人被 只差1%的查重率 气到昏厥,连睡觉都在辱骂翟某人。

有人用着几百块钱一次的查重机会,看到标红的地方就一通狂改,却发现离通过线越来越远。

在网友看来,“不骂翟某人”不足以平毕业生之愤。

这一切都来源于翟某人在直播中的一句 “知网是什么”。

四年前, 被北大录取为博士生的翟某人 也是文盲遍地的娱乐圈里的一股清流。

以学术大佬自居的他, 曾经靠着学霸人设吸粉无数 。

然而,在一次直播间里 被粉丝问他的论文能否在知网搜到 ,他疑惑地问道:“知网是什么啊?”

这句话一问出来,让诸多学子群起而攻之,一个博士怎么可能不知道知网是什么 。

最终经历了一系列的深扒之后, 翟某人被坐实了学术造假 , 北大也撤销了他的录取资格。

他的学霸人设就此彻底崩盘。

经过这一学术造假事件,国家对论文质量给到了更多的关注。

不仅论文查重率从30%降到了20%,甚至8%以下。

连查重的价格都翻了几番 ,从几十块涨到了两百多,甚至最高达到了八百。

这就导致了, 双十一普通人在囤生活用品,而学术人员不得不开始囤 “查重次数” 。

毕竟如果自己的论文被抽到外审,让更高级别的查重网站审核,查重的次数就会相应增加。

别的流量明星黑粉都是一批一批的,而翟某人的黑粉都是一届一届的。

相信他的黑粉也一定是平均学历最高的。

在经历了四年的“骂翟季”之后,翟某人甚至获得了 “人间高质量月老” 的称号。

网友戏称:“去翟某人的评论区,可以蹲到高学历对象。”

明星营销人设确实可以带来短时间内的粉丝骤增,但是在翻车后,只会跌得更惨。

不如脚踏实地充实自己,成为真正的有文化有学识的有为青年。

4.“学历不高”梁朝伟

作为演员,把握剧情节奏,分析人物特点,这是最基本的功夫。

只有与剧本中人物产生了更深层次的共鸣,才能够演绎出震撼人心的经典。

“亚洲第一男演员”梁朝伟 , 因为家里的经济问题,15岁就开始打工补贴家用。

但是,从来没有一个人会因为梁朝伟的学历不高而嘲笑他。

梁朝伟在一次采访中曾说过, 他拍摄《鹿鼎记》时,将金庸的小说看了六遍,剧本更是揣摩了不下二十遍。

像现在的很多年轻演员,怕是连剧本都没有看完整过。

他们靠着“1234567”和后期的配音来解决一切关于剧本的背诵难点。

梁朝伟会认真对待每一个剧本,提前为影视剧的拍摄做好万全准备。

他在拍摄 《悲伤城市》 时,曾经读了一尺来厚的书,吃透了人物的性格和剧情脉络。

为了拍摄 《风再起时》 ,梁朝伟特意学习了三个月的钢琴。

还有经典打戏电影 《咏春拳》 ,他整整学习了三年的咏春拳。

没有人在看到梁朝伟为电影所做的努力之后,还会过于在意他的学历。

但是如果连自己的本职职业都不愿意花时间去学习,只是靠虚假的“人设”来支撑自己的光鲜亮丽。

那么这样的演员,怕是也走不远吧。

写在结尾

很难不让人怀疑,那些立着各种人设的年轻演员们,是否真的有看懂过剧本。

纵观现在的娱乐圈, 正印证着张爱玲那句话:“出名要趁早”。

有多少明星,在自己还在读书的年纪就匆匆忙忙地出道了。

每天跑通告,上综艺,把时间排得满满当当,将学习时间挤压得少得不能再少。

有的人甚至早就把学习抛到了九霄云外。

这也无可厚非, 但是如果在这种情况下,还要跟着团队合作 营销“学霸人设” 。

那就只能如鱼饮水,待到人设翻车后冷暖自知了。
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