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振消费 构建特色新场景

2023-08-26 06:38:13   来源:腾讯网

本报记者 党鹏 成都报道

家住成都南门的曾彩霞,喜欢独自开着车,拉着她的蜡染服装作品,在成都的各处创意集市赶集。“可以找到自己的成就感,可以认识很多有趣的人。”这已经成为曾彩霞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。


【资料图】

成都的创意集市分布在城市的各个区域,比如东郊记忆、三色路夜市、太古里、玉林小区等,有长久的,也有临时的。这些已然构成了烟火成都的一部分。

日前,四川省正式印发了《关于支持成都加快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意见》,提出了主要目标:到2027年,成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支撑功能基本完善。国际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,入境游客年接待量达到420万人次;消费繁荣度显著提升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.2万亿元,位居国家中心城市前列;商业活跃度显著提升,形成一批引领国际时尚的新品牌新场景,建设2个千亿级规模的世界级商圈和3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城市级商圈等。

“成都从硬件和软件上都具有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核心优势。”西南财经大学西财智库首席经济学家汤继强告诉《中国经营报》记者,尤其是大运会点燃了成都体育消费激情,实现了多个机会、多个角度、多个赛道的消费叠加,消费场景日益丰富,“呈现出本土化、国际化、现代化、烟火味、数字化等消费亮点。”

大运会推动体育消费激情

每个星期四傍晚,冯健就会约上三五个好友,在成都三色路旁边的文体中心打上一场羽毛球。“大运会之后,位置越来越不好占了,前来打球的年轻人越来越多。”

随着大运会在成都的举办,体育消费已然成为这个城市热门的消费场景之一。根据成都此前发布的大运会“一场(馆)一策”惠民开放清单,包括大运会主体育馆东安湖体育公园,以及凤凰山体育公园、简阳文体中心等26个场馆,都是惠民行动中的开放场馆。此外,成都还有众多的各类体育场馆向市民开放,拉动体育消费。不仅如此,成都还面向市民免费发放10000 张体育惠民运动券,引导市民走进大运场馆。

根据规划,2023年成都将举办全民健身活动4600场次以上,实现各级公共体育场馆免费(低收费)开放服务460万人次以上,培训社区体育指导员5000人,把场馆惠民和体育惠民进一步落到实处,构建出一个活跃的体育消费新场景。

这样的拉动,已然在体育消费的产业链上呈现出良好态势:比如体育服装、体育锻炼器材、健身房等,都获得了市场的红利。“虽然是夏季,但是我们的服装销售业绩表现不错。”安踏成都区域的相关负责人表示,随着天气转凉,体育服装消费应该会迎来新一轮热潮。

2021年12月,成都发布的《成都市“十四五”世界赛事名城建设规划》提出,到2025年,成都将建成世界赛事名城。每年举办国际和全国赛事达到50项以上,体育赛事对相关产业的拉动效应超过300亿元,体育产业总产值超过1500亿元。

依托重大体育赛事,成都体育产业和赛事经济蓬勃发展。2022年全市体育产业总产值达 1005 亿元、增加值达385亿元;体育消费总规模提升至578.6亿元,居民人均体育消费为2720.6元,成功入选首批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。

成都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冉建认为,成都需要借助大运会打造智慧体育城市,通过智慧体育竞赛体系,为周边城市引入多样的体育赛事IP,整合赛事资源、提升赛事的持续影响力。以智慧体育产业链带动周边城市体育经济,以资源、服务体系,形成协同办赛、以赛事促发展的格局。

新“十二月市”构建多消费场景

曾彩霞喜欢去的创意集市是东郊记忆。“这里游客多,尤其是年轻人多,能够拉动消费。”曾彩霞说,她的蜡染作品四时草木染,因为比较有特色,受到年轻人喜欢。“像我这种小众的非遗文创,集市就是一个很好的创意展示、交流平台,同时能够交到一些有趣的朋友,尤其是集市让很多人有了新的就业机会和选择。”

记者注意到,在今年6月底,东郊记忆举办了第四届天府文创市集,集手工体验、互动表演、旅游打卡、展示交易及休闲娱乐为一体,其目标是打造城市文创消费“新引擎”。

实际上,这是成都打造新“十二月市”的组成部分。根据《成都市推动消费提振升级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行动方案》,提出打造十大特色消费场景、培育十大新型消费平台、推进十大领域消费创新,推动消费数字化绿色转型,创新消费友好型制度供给。

十大特色消费场景包括推进国际潮购、川酿佳肴、余音绕蓉、今夜无眠、熊猫家园、天府文化、和美乡村、会展博览、运动赛事和天府绿道十大消费场景建设。

例如,针对和美乡村消费场景,开发温泉康养、中药医养等古镇游产品,打造古镇“微度假”模式;打造龙门山山地生态消费带和龙泉山城市休闲消费带,布局建设自驾游营地、野外露营地。

此外,新“十二月市”系列促消费活动,以“月月种草”的方式,贯穿全年,提振消费。成都将开展新春贺岁季、万家灯火季、花重锦官季、国际医美季、“三新”生活季、音乐啤酒季、“双圈”消费季、户外运动季、乡村丰收季、美食旅游季、文青达人季、冰雪消费季,积极培育首店经济、小店经济、夜间经济、周末经济消费场景,创造“月月有主题”的生活美学和“周周有活动”的消费热度。

“始于宋代的‘十二月市’重现成都,以传统文化作为内核,以创新消费形式作为外壳,每月一主题,串联起娱乐、美食、演出、购物为一体的全方位文旅产品体系。”成都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成都力求打造彰显天府文化特色和公园城市特质、体现“成都味、国际范”的线下消费场景,吸引国内外游客来成都消费。

“新‘十二月市’集合了音乐、美食、户外运动、冰雪运动等多种消费场景,让游客无论在哪个月走到哪个城区,都能体验到消费的变化,这也是烟火成都的全面体现。”汤继强评价说,从品质到内容,需要从场景、服务、监管等多方面着手,系统性、引导性、友好性地提升消费者的体验感。

拉动消费全面提档升级

今年以来,成都迎来多个首店与首展。

4月28日,“ARTE全沉浸式美术馆·成都”开馆,这是全球知名数字设计公司d’strict(帝视特)在中国内地的首家数字艺术美术馆,也是成都目前为止规模最大的沉浸式数字艺术美术馆。

首店和首展已然成为成都激发消费活力的一大“利器”。成都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首店不仅是指代表性品牌或新品牌在某一区域开的首家实体门店,也包括传统老店通过创新经营业态和模式形成的新店,“它体现的是一个城市的创新力与生命力”。

中商数据与成都零售商协会联合发布的《2022年度成都首入品牌研究》显示,2022年,成都凭借商业市场的巨大消费潜力,全年共计引入708家首店,其中包括多家亚洲及全球首店。此外,有市场机构统计,今年上半年,共有59家不同级别的首店落地成都,其中包括中国首店9家,西南首店23家,成都首店27家。

不仅如此。成都正在加强全域消费场景系统谋划,依托天府文化特色和公园城市特质,融合熊猫、三国、金沙、美食、川剧等特色元素,创新打造城市时尚文化消费圈,已培育都市级、城市级、区域级商圈42个,国家级、省级商业步行街63条,市级特色、示范消费场景32个,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社区12个。

成都市统计局发布经济数据显示,今年上半年,成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60.2亿元,同比增长8.8%,分别高于全国、全省0.6个、1.2个百分点。其中,上半年全市实现餐饮收入951.2亿元,同比增长20.8%;商品零售4009.1亿元,同比增长6.3%。

“成都拥有2200万人口,在区位优势、交通条件等硬件方面,在历史文化、城市特质、时尚表达等软件方面,都具有打造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优势和潜质。”汤继强举例说,成都众多的米其林、黑珍珠餐饮店正在拉动餐饮行业的全面升级。因此,作为区域性消费城市,要迈向国际消费中心城市,还有很多潜力可挖,比如如何将消费的链条拉长,如何提供更丰富的消费产品,如何打造更多的消费场景,如何构建“本土化+国际化”的消费结构等,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和创新。

关键词: